酒業大變局:一場“用戶距離”的終極較量
2025-10-31
這個秋天,酒業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。
當京東超市自有品牌京覓推出5%vol新原味氣泡黃酒,瞄準年輕消費者的微醺需求;當胖東來“寶豐·自由愛”一瓶難求,年銷售額劍指10億;當盒馬“清香壹號”半年賣出2000萬——傳統酒企的危機警報已經拉響。
一邊是商超自營酒的風生水起,一邊是傳統酒企900天的庫存周轉困局。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分化,實則是一場醞釀已久的“用戶距離”之戰。
新秀崛起:商超自營酒的“近水樓臺”
商超自營酒的爆發,本質上是對傳統酒業渠道的一次“降維打擊”。
胖東來的“自由愛”不僅是一款產品,更是一個現象。它的成功秘訣不在于酒體多么獨特,而在于它精準擊中了當代消費者的情感需求——自由、隨性、輕松飲酒的生活態度。同樣,盒馬的“清香壹號”能夠在半年內突破2000萬銷售額,靠的是對細分市場的精準把控。

這些商超自營品牌擁有天然優勢:真實的消費場景、完整的會員數據、即時的市場反饋。它們不需要猜測消費者想要什么,數據會直接告訴答案。當傳統酒企還在依賴經銷商的主觀判斷時,商超自有品牌已經實現了“需求感知-產品研發-營銷推廣”的閉環運營。

傳統困局:與消費者“失聯”的酒企
相比之下,許多傳統酒企陷入了“三失”困境:

失明:看不見真正的消費者
從生產線到消費者手中,傳統酒企要經歷漫長的流轉過程。一瓶酒最終被誰買走、在什么場景下飲用、消費者體驗如何——這些關鍵信息在層層分銷中被消耗殆盡。酒企如同在黑暗中摸索,既不知道消費者是誰,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購買。
失準:被渠道綁架的營銷
深度分銷模式這把雙刃劍,如今正刺向傳統酒企自身。為了維持渠道關系,酒企不得不持續壓貨,導致大量營銷資源消耗在中間環節。更嚴重的是,竄貨亂象讓價格體系支離破碎,同一產品在不同渠道價差顯著,最終損害的是品牌信譽。
失效:高投入低回報的推廣
傳統酒企的營銷預算分配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。大筆資金投入渠道激勵和傳統廣告,只有極小部分能夠直接觸達消費者。這種“大水漫灌”式的營銷,在精準化時代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。

破局之道:重建“用戶連接”的數字橋梁
面對困局,傳統酒企的突圍之路在于重建與消費者的直接連接,而數字化工具提供了關鍵抓手。
產品數字化:讓每瓶酒都成為流量入口
通過為產品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,酒企可以打通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路數據通道。消費者掃碼領獎的同時,品牌也在收獲寶貴的用戶洞察:誰在買、在哪買、何時買。這些數據逐漸拼湊出完整的用戶畫像,讓酒企真正“看見”自己的消費者。

渠道激活:重構終端動力系統
針對終端門店“不愿推”的痛點,數字化激勵體系能夠實現精準賦能。門店每引導一位消費者掃碼,即可獲得實時獎勵,這種即時反饋極大提升了推廣積極性。同時,基于動銷數據的排名獎勵,進一步強化優質終端的合作意愿。

場景化運營:從賣產品到提供解決方案
基于用戶數據分析,酒企可以識別不同的消費場景:家庭自飲、禮品饋贈、朋友小聚。針對不同場景設計專屬營銷方案——自飲用戶偏好高性價比組合,禮品用戶看重包裝質感,餐飲場景適合搭配菜品推薦。這種精準匹配大幅提升了營銷效率。

從工具到生態:數字化重構酒業邏輯
一物一碼只是起點,真正的價值在于構建完整的數字化生態。

數據資產化:讓用戶畫像驅動決策
將分散的用戶數據整合成統一的資產平臺,酒企可以為每個用戶建立全生命周期檔案。這不僅包括購買記錄,還有互動行為、偏好特征等多元信息。基于這些洞察,產品研發、營銷策劃、渠道管理都有了精準的數據支撐。
用戶價值最大化:從流量思維到超級用戶思維
傳統酒企需要轉變思維,將營銷重點從單次交易轉向用戶終身價值。通過會員體系、品鑒官計劃、線下活動等多種方式,培養品牌的超級用戶。這些核心用戶不僅是忠誠消費者,更是品牌的自來水,能夠帶來持續的復購和口碑傳播。
模式創新:探索酒業新可能
在數字化基礎上,酒企可以探索更多創新模式:基于用戶偏好數據的C2M定制、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體驗、基于社交關系的裂變營銷等。數字化不僅解決了當前的動銷難題,更為傳統酒業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。

酒業未來的勝負手
商超自營酒的崛起,是消費市場演進的一個縮影。它告訴我們,今天的酒業競爭,本質上是用戶運營能力的競爭。
傳統酒企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和品牌底蘊,缺的不是好產品,而是直達用戶的能力。數字化工具不是萬能藥,但它是重建用戶連接的必備橋梁。
當酒企能夠實時感知消費需求,當每一瓶酒都成為品牌與消費者對話的窗口,當營銷資源能夠精準投向目標人群——傳統酒企就能在這場變革中重獲生機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在這個用戶為王的時代,誰離消費者更近,誰就能掌握未來。
